|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 无图版
高级搜索 标王直达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华帝 » 山东 » 枣庄 » 正文

看青海海西州群众脱贫攻坚:政策扶持 劳动致富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5-28  浏览次数:53
核心提示:  央广网讯(记者梁爽)在祖国的大西北有一片土地,被誉为全国最集中的连片特困地区,那里多民族聚集,贫困程度深、脱贫道路难
  央广网讯(记者梁爽)在祖国的大西北有一片土地,被誉为全国最集中的连片特困地区,那里多民族聚集,贫困程度深、脱贫道路难。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地区,在扶贫政策的大力支持下,群众不断激发内生动力,贫困户相继摘帽,目前已实现了“脱贫清零”。这里就是青海省区域面积最大的民族自治州——海西州。   在青海省海西州柯鲁柯镇安康村一户新盖大瓦房中,村民代存忠回忆着过去每天拉着砖,不知道啥时候能过好日子的生活,然而现在他已经在为想买小汽车但没有驾照烦恼了。“党的政策好,让我脱了贫,致了富。”他对记者说。   2016年以前,安康村贫困人口共有7户25人,代存忠就是其中一位。村民多以种小麦、青稞、藜麦等为生,农作物自给自足,平时靠打零工补贴家用,多因病、因残、因学等致贫。   “趁着年轻,就应该多帮老百姓办点实事。”33岁的安康村第一书记康军胜对脱贫攻坚有着自己的打算。 安康村中一片犁好的藜麦地   2016年,安康村利用扶贫产业资金,开垦出120亩耕地种植藜麦。康军胜瞅准了村藜麦价格可观的有利时机,利用村里闲置的荒滩地大力发展藜麦种植,增加了贫困户收入。到2016年底,村集体经济为零的“空壳村”第一次有了12万元的村集体收入。   康军胜用村里第一笔资金为老百姓谋得了很多实惠。为全村60岁以上的老人代缴了医疗保险,为村上的大中专学生每人资助1000元,给7户贫困户每户分红1500元,再加上贫困户在藜麦地里打工的收入,2016年,贫困户仅藜麦一项就增收了6000元。   这一年,安康村贫困户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经从不足3000元达到了11860元。 代存忠曾经住的房子(左)和现在新盖的瓦房(右)   政策帮扶下,代存忠尝到了藜麦种植的甜头,慢慢有了自己包地种植的想法。他说,原来在藜麦地里打工,自己就每天跟着技术员学身后学技术,也想着有一天可以自己种藜麦。但由于没有资金,想法一直没有落实。   “530”贷款(针对贫困户实施的5万元贷款3年还清0利息政策)实施后,让代存忠看到了希望。他和妻子贷款5万元,在村上承包了10亩耕地种植藜麦。因为村上免费提供机器和技术指导,加上自己之前对藜麦种植的了解和藜麦种植技术的学习,他种植的藜麦获得了大丰收。   2017年底,代存忠一家仅种植藜麦的单项收入就达到了2万元。加上村集体经济的分红和林业管护员的工资,人均收入达到15000元。 海西州柯鲁柯镇安康村脱贫户代存忠   如今,代存忠已经从建档立卡贫困户变成了村上的致富带头人。他说,今年还要继续扩大藜麦种植面积,4月已经在都兰县流转了100亩土地,准备5月初开犁下种。   政策的有力保障,加之村民不断被激发的内生动力,康军胜对于脱贫致富更有信心了。他告诉记者,2017年,村里流转500亩土地用于种植藜麦和青稞,到年底,村集体收入猛增到了38万元。   这笔收入又继续投入到保障老百姓的民生工作中。村里将代缴医疗保险的范围扩大到全村50岁以上的所有人群,为全村的贫困户分红7000元,为大中专学生资助7000元,为村上的保洁员每人奖励1000元,并代缴了全村的饮用水和灌溉用水的所有费用。2017年底,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到13046元。   “脱贫不能光靠政府扶持,要像小鸡一样刨食才会有食吃,现在越干越有奔头。”代存忠说。
 
 
[ 华帝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华帝
点击排行
 
最新供应信息
 
 
购物车(0)    站内信(0)     新对话(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