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 无图版
高级搜索 标王直达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华帝 » 天津 » 正文

【中国梦·践行者】“侗族绣娘”陆婷:刺绣文化“穿”上身,脱贫见真章!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6-01  浏览次数:288
核心提示:  侗族刺绣传承人陆婷:让刺绣者实现脱贫致富。视频剪辑:綦智鹏   侗族绣娘走针引线,五彩丝绒搐使如花形,填入香料,缀之
  侗族刺绣传承人陆婷:让刺绣者实现脱贫致富。视频剪辑:綦智鹏   侗族绣娘走针引线,五彩丝绒搐使如花形,填入香料,缀之以绵,刺绣成香囊。将它通过电商平台销往世界各地,每人每月能增收多少?   “1600元!”贵州省黎平县彦手工刺绣坊老板陆婷说出这个数字时有点激动,在“新时代新青年”第22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集体)网络访谈直播中,她拎起手上的两个香囊产品欢愉地站起来说。   陆婷是侗族刺绣的传承人,十多年来,独坐一隅,一技傍身。一双巧手,以针作画、以线寄情,继承发扬、潜心钻研侗族刺绣。中华文化跨越千年还得以赓续的传统技艺,在她手里成了生财宝。   贵州省黎平县彦手工刺绣坊总经理陆婷。本人供图   自“瞧不上”而始的刺绣之路   太难了!陆婷学习刺绣是从质疑声中开始的。阻碍的根源来自于家乡绣娘老师的“瞧不上”,还有母亲对女儿未来之路的担忧。   今年33岁的陆婷出生于侗族家庭,母亲不仅是黎平县永从乡上寨村的刺绣高手,还是当地小有名气的歌师。作为长女,陆婷从小就被要求学习侗歌和侗族刺绣。六七岁的时候因为一场意外左手落下了残疾,她也就再没有碰过刺绣。   2008年大学毕业后,陆婷回到家乡做代课老师,主要教授侗族音乐,并多次在县级歌唱比赛中带领队伍获奖。也算是小有成就,但是母亲总有些许遗憾。按照习俗,侗族刺绣一定要传给长女。每次回家,母亲便忍不住和她念叨几番:“现在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挣钱,没人愿意学习刺绣了。”   看到母亲总为找不到徒弟发愁,当时已经26岁的陆婷决定重新拿起绣针。左手手指不灵活,她在操针引线之时难免受皮肉之苦,“手工刺绣对侗族文化有着特殊意义,我是侗族的女儿,我有义务责任去传承,我也是母亲的女儿,我想给她一个交代。”   花了3个多月,陆婷终于完成了一幅刺绣作品《鼓楼情》。她满怀信心地把作品拿到母亲眼前,希望得到认可,但母亲的神情让她难过。“她没有笑,也没有多看几眼,只是深深地叹一口气。她走到厨房,我看到她的眼圈都是红的。”时隔多年,陆婷回忆起往事,始终认为母亲躲闪的眼神不是失望,而是无力,“她不知道用什么方法能让我学好这个东西。”   后来,陆婷偷偷地跑到各村各寨去找老绣娘拜师学艺。   侗族过节,家家户户的女子都身着华丽服饰。“谁的衣服做的不漂亮,就说明哪个绣娘老师教得不好。”陆婷就是那个让老师很没面子、不想浪费时间的绣娘,她拜师后听到最多的一句话是“你别来烦我,我要下地干农活呢,你学不好这个东西。”   培训班上,陆婷(中)正在教授绣娘刺绣。本人供图   她不服输,遭到多次拒绝后,依然很坚持。帮着人家一起干农活、砍柴、洗菜,她的坚持最终感动了村里的老绣娘。   就这样,陆婷与村寨中做刺绣的妇女们逐渐熟悉,时常与她们一同学习,分享最近看到的新花样或新绣法。她将所有的心思和时间都放在刺绣上,经常到不同村寨了解刺绣技巧,哪种绣法好,一天要跑好几个镇子。   掌握了刺绣技艺后,陆婷在黎平县创办了彦婷手工刺绣坊,专门从事民族手工刺绣。她创作的手工刺绣品“子孙背带”、手绣的“行歌坐月图”分别获得2014年在长沙市举办的“民族刺绣博览会”刺绣类二等奖与2014年杭州刺绣博览会金奖。   穿的是文化 创的是未来   2015年2月13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黎平大市场视察。那天一大早,陆婷向往常一样来到手工刺绣坊,刚开店门准备打扫卫生,许多乡里乡亲便跑到街上招呼她,“总理来啦!”   她不清楚状况,来到店门前张望。只见李克强总理一个店铺店铺转过来,走到自己这里停住了,拿起她做的绣片、手提包,还有设计的衣服,还掏钱买下了手工刺绣坊的香包。   记忆是如此清晰,不用回想,陆婷徐徐道来当时的情景,还有总理对她说的一句话,“你身上穿的都是我们的文化。好好地做,一定可以把民族文化做好的!”   穿的是文化,陆婷第一次听人这么说,她镌刻于心,难以忘怀。后来,总理这几句朴实鼓励的话,被她写在了培训班新绣娘的课桌上,“当成一种精神激励更多的人。”   “把刺绣当作一生的事业,让做刺绣的人实现脱贫致富。”这是陆婷创办彦婷手工刺绣坊的初衷,希望以此来推动侗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学艺的那些年,她走到农村送绣片时,才发现村里很多孩子的妈妈都在刺绣,就是产品卖不出去。“我也是孩子的妈妈,那时候起我就想一定要把这个事情做起来,把这些产品变成精品,销售出去补贴家用,孩子就不用在外务工。”   在陆婷看来,只有让村里的人们知道做刺绣也可以挣钱,年轻人才会愿意学习,才会花心思去设计一些带有时代感的刺绣作品。   陆婷开设的刺绣培训班。本人供图   陆婷清楚,要想做大刺绣产业必须有大量的人才储备。于是,她自己出钱在黎平县的岩洞、龙额、肇兴、高屯、蒲洞等地开设培训班,教授年轻人刺绣技巧。目前,已有500余人跟着她学习刺绣,其中近100人已经成为技艺娴熟的绣师。   “像这个大一个刺绣(作品),可以赚500元,勤快点,一个月我可以做三四张。”侗族姑娘谢嗣英高兴地说。已经是两个孩子母亲的谢嗣英,家在黎平县岩洞镇铜关侗寨。为了减轻家人负担,她参加了由陆婷在村里创办的侗绣刺绣培训班。   家住黎平县平寨乡平途村的吴雪纺常年瘫痪在床。陆婷得知吴雪纺爱吃苹果,每次去看望她的时候总是买上几斤。在她的引导下,吴雪纺慢慢开始学习刺绣。现在,曾经的病床成为了吴雪纺的工作台,靠刺绣每个月有1600元左右的收入。和吴雪纺一样,陆婷身边靠刺绣过上了新生活的残疾人就有80多人。   到目前为止,陆婷相继带动70余名侗族青年实现就地、就近就业,带动200余人农村妇女参与刺绣,建设培训基地7处。她还开设刺绣培训班,培训600余人,其中有妇女400余人,农民工120人余,残疾人80余人,她正在用越来越多的慈善行动回报社会。   现在,陆婷的绣品生意一年比一年好,产品主要销往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同时也接到了海外订单。   她说:“我觉得侗族刺绣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所以在国家提倡文化自信的战略大背景下,我感觉很幸福,也更有信心把我们的民族文化传承好、发展好。”(中国青年网记者 刘尚君)
 
 
[ 华帝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华帝
点击排行
 
最新供应信息
 
 
购物车(0)    站内信(0)     新对话(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