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工程,成败在水质。中线工程通水4年来,中线工程的水质究竟如何?中线工程采取了哪些措施保护水质?5月28日至6月5日,大河网记者随中央重点新闻网站采访团深入中线工程一线,探寻渠首、河南、河北等地通水4年来,南水北调人为护好这一渠清水背后
大河网讯(记者 祝传鹏)6月1日,大河网记者随南水北调媒体采访团来到石家庄市滹沱河景观带。只见滹沱河宛若一条玉带,横亘在北部,河畔绿树葱郁,水面波光粼粼,景色怡人。
滹沱河是石家庄的母亲河,起源于山西省繁峙县,向东流入渤海湾。历史上,这一区域水丰土肥、农业耕种条件优越,滹沱河两岸更是石家庄历史文化发祥地。但就是这条大河,自上世纪80年代末,随着经济发展,上游沿线对用水量需求的巨增,彻底成为一条干枯河道,河水全部被上游水库拦截。曾经的大河,已经成为了老辈人口中的传说。
据滹沱河生态区管理处副主任郑磊介绍,近几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 石家庄市城市总体规划中明确了北跨发展策略,确定了‘一河两岸三组团’组团式布局结构。明确了滹沱河滨河岸线利用与控制。一河”,即滹沱河。规划的滹沱河景区全长约70公里,分三期实施,其中一期工程全长约16公里,分为5个水面,共计900多万平方米,如今,经过着这几年的整治,初步形成了小香山、蔷薇园、花海天路、城市轨迹、生态湿地、子龙码头、山顶花园等景观节点,“滹沱河花海”已逐渐成为石家庄市旅游的新亮点。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以前,滹沱河的水源主要依靠岗南水库和黄壁庄水库补水,而由于石家庄市区段西侧地势较高,岗、黄水库的水只能补到3、4、5号水面,而作为石家庄市区段核心区域的1、2号水面恰好位于西侧。
“南水北调水恰好解决了这些问题,使得整个石家庄市区段的水面水深保持在1米到3米之间。”郑磊说,自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以来,前后8次向滹沱河补水,共计约有3000万立方米的长江水注入滹沱河,相当于12条石家庄市内河——民心河的水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