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标识语。新华网 张斌 摄
新华网海口6月14日电(周淑仪)近日,在生态环境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开展的督查中,20座城市10余条黑臭水体因治理良好登上“光荣榜”,海口市美舍河位列其中。网络搜索“美舍河”,“水文化景观名片”“国家级水利风景区”等成为了高频词。
这条海口人民的“母亲河”,像一面不说谎的镜子,用她无声的水波,呈现着海口这座城市生态文明理念的嬗变,也折射出海口市民生活质量的切实提升。
治河根在岸
从宋代至清代,美舍河“通舟楫”,一直是海府地区的大动脉,被称为“黄金水道”。但上世纪90年代之后,随着海口城市化进程加快,河道污染逐年增多,美舍河水环境质量退化、水生态功能虚化、水健康保障弱化的问题也逐年凸显。
“近十余年间,海口曾对美舍河进行过末端截污、硬化河道和清淤等方式的多次治理,但美舍河的水质一直未得到根本改善。”海口市水务局副局长曾卫华认为,这是因为治污未治本,污染在河里,但污染源在岸上。
2016年6月,海口市委市政府启动美舍河综合治理工程,围绕“生态修复”“服务民生”等理念,将水体治理融入生态修复,并邀请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土人景观设计研究院、中科院水生所、红树林专家、鸟类专家、植物专家等一批人组成的技术团队为美舍河“把脉”。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院长俞孔坚认为,生态治水要从源头渗蓄、水质净化、生态修复、技术模块的整合应用等方面综合施策。
八级人工梯田湿地。新华网 张斌 摄
于是,从控源截污的角度出发,海口开展了一场史上最大规模的污水溯源排查。排查结果显示,美舍河存在河道沿岸排水排污管网不完善、农业面源污染难以控制以及河道自净能力不足等问题。在美舍河流域共计216.8公里长的管道内,分布有130个排污口,沿线居民日均生活污水排放量为8万立方米。
对此,曾卫华指出,根据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方案,美舍河的截污治理分为三段,在上游管网建设不完善的城乡结合部区域,通过建设分散式污水治理厂以及租用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日均处理生活污水达0.75万立方米;在中游利用地形地貌,规划建设了八级人工梯田湿地,每天可处理生活污水0.4万立方米;在下游建设新的污水管道并入城市污水管网,实现雨污分离,同时利用一体化污水汞站,日均处理生活污水6.85万立方米。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设计师赖文蔚表示,在美舍河治理过程中,不仅考虑到外源污染如何“收”,还考虑到了内源污染如何“防”。美舍河河道存在多年的垃圾堆积,以及污染物含量较高的底泥,当有船搅动或被阳光照射的时候,水体内部底泥会释放污染物,导致水体水质持续恶化。因此,生态清淤是内源治理的良方,通过生态消化和原位修复相结合的方式,淤泥可以实现剩余价值最大化。
在海口美舍河清淤工程中,共累计清理淤泥约205万立方米。形象地说,该淤泥存量能填满超过1000个标准游泳池。这么大面积的淤泥如何“变废为宝”?赖文蔚介绍,一方面可供给从事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公司,通过生态消化,变成可二次利用的农田用土或建筑材料等;另一方面也可在河道沿线浅滩湿地和树岛的建设过程中,就地回填利用,为红树林等植物生长提供充足养分,并与投放的鱼、虾、贝等高级水生动物形成良好的生态循环系统,让内源污染物在生态循环中得以消耗和降解。
凤翔湿地公园内的休闲栈道。新华网 张斌 摄
自然·自净 长治久安
在曾卫华看来,水体治理,“自净”才能“长清”,所以在污水截流和底泥清除之后,美舍河治理的下一步要从生态修复出发,建立人工强化自然处理系统,形成自然生态净化功能和景观。
在美舍河湿地公园凤翔段,一块1.4万平方米的八级人工梯田湿地,成为该示范区结合水景观和水生态的首个“作品”。来看一组数据,在八级人工梯田湿地中,通过填料的过滤、植物根系的吸收、微生物的代谢作用,水体中的氨氮和总磷净化率分别达91.3%和90.7%,处理后的尾水还可作为美舍河沿线绿地浇灌的再生水使用。
据赖文蔚介绍,湿地中种植的植物也很有讲究,美人蕉、苍蒲、再力花、睡莲等十余种水生植物,是经北京土人景观设计研究院结合气候、耐污性、净化能力等多方面要素筛选得出,它们既可以在污水中生长,还能有效净化水质。在美舍河上游的丁村污水处理厂建好后,人工湿地预计每日可净化厂里处理过的尾水1万吨,并用于反哺河道和补充生态用水。
此外,在美舍河有条件的河段,还恢复了自然河岸,以水活促水清。赖文蔚提到,过去工程治水年代留下很多“两面光”河道,即两边都是直立的硬质护岸。“河道‘两面光’时期,水是水,岸是岸,边界非常明显,现在将其改造成浅滩或草坡,就形成了干湿交替带,让河道的水与岸边的土壤、植物以及微生物有了更多接触。从技术层面来说,干湿交替的过程也是水下缺氧和耗氧的过程,有利于微生物发挥其净化水质的作用。”
“有了生态护坡之后,我们就开始构建水生态。”曾卫华指出,美舍河中上游区域种植了川蔓藻、龙须草等水生植物,逾40万平方米,这些植物耐受性和净化能力强,还能作为越冬水鸟的食物资源以及许多鱼类栖息产卵抚育幼苗的场所;下游则试种了桐花、玉蕊、水黄皮、银叶树、秋茄等红树2.3万株,面积5130平方米,成为继三亚之后在城市内河种植红树林实现生态再造的成功案例,红树一方面有较好的防风消浪、护堤护岸的作用,另一方面还能提高河道日常流速,增强其携沙能力,缓解下游泥沙淤积情况。
美舍河沿岸从“两面光”恢复为自然河岸。新华网 张斌 摄
立法先行 社会续力
海口美舍河凤翔湿地公园中,有一块明显的标识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了让海口百姓“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海口制定《海口市美舍河保护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并于2018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该规定明确了美舍河保护范围,并明确了相应的法律责任,包括造成美舍河水体污染的有关禁止性行为、违反动植物及其生存环境保护规定的行为,以及有关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未依法履行保护管理职责的行为等。
曾卫华表示,这是海口在美舍河前期治理上下足功夫后,在后期管护上的未雨绸缪,立法的通过,很大程度上能防止人为造成的水体反弹。
此外,规定中也鼓励社会公众参与美舍河保护管理,并有权对违法行为进行劝阻、制止和举报。如今,美舍河流经的8个镇(街)已组织社区干部、沿线居民、热心市民成立美舍河保护志愿队伍,共144人。志愿者们每天会对美舍河沿线进行巡查,对各类非法捕捞、垂钓、破坏植物等行为进行劝导和制止,并将发现的污水溢流、企业偷排等行为报告给有关部门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