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6月17日电 (记者 王恩博)2018年即将过半,在复杂多变的内外部形势下,中国经济始终保持稳健增长势头。
“转轨”是当前中国经济的关键词,在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增长转变过程中,如何培育新动能至关重要。从官方最新公布的多项数据看,中国力促经济转型升级已显现成效。
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5月份,中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6.8%,比上年同期加快0.3个百分点。令人眼前一亮的是,新兴产业发展迅速。
具体而言,5月份,与新经济密切相关的装备制造业、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9.4%、12.3%,比规模以上工业分别快2.6、5.5个百分点。太阳能电池、光纤、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集成电路、民用无人机等新兴产品更是实现快速增长。
在服务业领域,现代服务业一马当先。5月份,中国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持续高速增长,增速高达30%以上,且呈不断提高态势,对服务业生产指数增长的贡献已连续3个月超过3个百分点,是服务业快速发展的最主要动力。
供给端呈现新产业当道,而在需求端,伴随居民收入水平上升,升级类商品消费开始担当主角。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研究员高玉伟举例说,得益于“爱美”需求旺盛,中国化妆品消费前5个月同比增长了14.8%,增速比限额以上企业商品消费增速高7个百分点,是同期各类商品销售中增长最快的。
与此同时,尽管5月消费增速总体回落,但文化、信息、家居消费却逆势加速增长,文化办公用品、通讯器材、建筑装潢材料增速分别比一季度加快了3.5、1.4和0.3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毛盛勇指出,2017年中国经济增长中内需贡献超过90%,而内需中消费贡献更大,所以消费的基础性作用越来越明显。“中国经济发展到现在这个阶段,消费规模扩大、消费结构升级、消费贡献提升是必然发展趋势。”
从内看,促转型让中国经济内生动力不断增强;但向外看,国际环境变化带来的外部风险仍不容忽视。例如,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收紧,令新兴市场压力骤升;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让经济全球化势头受阻。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分析说,从基本面看,当前中国外需平稳,并未因国际贸易形势出现迅速滑落;内需方面,房地产投资保持高位,对冲了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回落的负面影响。在此情况下,中国二季度GDP增速有望与上季持平,这将为应对外部变化提供货币政策调控空间。
针对国际贸易环境变化会否影响中国经济前景,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邢自强向记者表示,全球经济本轮复苏周期“晚而不衰”,为中国贸易增长继续维持高位提供了有力支撑,预计今明两年进出口对中国GDP增长的贡献将继续保持较好水平。
如其所言,今年来中国外贸持续稳中向好,1至5月进出口总额11.63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8.8%;贸易顺差6498.1亿元,收窄31%。
毛盛勇说,世界经济复苏,包括世界贸易扩张态势延续是大概率事件,中国外贸仍然有条件保持较好发展态势。与此同时,中国也要顺应消费升级大势,把消费引领好,“即使外部有一些风吹草动,只要把内需这篇文章做好,中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是没有问题的”。(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