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可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下称 《通知》),直指学前教育“小学化”乱象。《通知》要求:严禁教授小学课程内容:纠正“小学化”教育方式;整治“小学化”教育环境;解决教师资质能力不合格问题;小学坚持零起点教学。
对于教育部的这一行动,我们必须点赞,幼儿园就应该有幼儿园的样子,幼儿园教育要回归快乐本身、回归教育本位。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幼儿园“小学化”有其现实性、顽固性,专项治理治标易、治本难。
学前教育“小学化”是拔苗助长,会挫伤幼儿的学习兴趣,影响幼儿身心健康发展。道理并不难懂,但现实是,家长们明知是“坑”也往里跳。因为,好的小学要考试才能进,上小学后要学习好就必须提前打基础。家长有需求,幼儿园和培训机构的超前教育就有“土壤”。所以,幼儿园“小学化”,现象出在幼儿园,本质上是家长、学校、社会培训机构的合力“绑架”,其根源在于家长对升学机制、考试评价体系不确定性的深层焦虑。
所以,解决幼儿园“小学化”乱象,行政命令是一个有效抓手,可以规范幼儿园的教学行为、纠正小学和社会培训机构的违规操作,一定程度上遏制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但如果不同时化解焦虑源,就难免“按下葫芦浮起瓢”。比如,一些“小学化”教育、小学招生测试,会以更加隐蔽的方式进行。
说到底,教育改革环环相扣,治理幼儿园“小学化”只是其中一环。只有加快各级招生体制改革,加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家长们才能从容地为孩子选择教育路径。没有了“输在起跑线上”的焦虑,幼儿园“小学化”自会不攻而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