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治懒病”入手,走特色产业路——
柳普军:带着村民编织幸福生活
每天早上7点不到,兴庆区月牙湖乡滨河家园四村党群活动服务站前已经热闹起来,有跳广场舞的,有打太极拳的,还有打篮球的,村上的人们又开始了充满活力的一天。但一年多前村里的第一书记柳普军刚上任时,村里的早上却是另一番景象。
想要村里富,先抓精气神
“我刚来的时候,年轻的村民爱睡懒觉,妇女和老人闲了就爱聚在村部门前晒太阳,走了再留下一地瓜子皮。”2017年,38岁的柳普军从银川市文化馆来到月牙湖乡滨河家园四村担任第一书记。然而,本就出身于农村的他在上任的第一天就犯起了难。
“入户摸底时,都早上11点了好多年轻人还在睡觉。”让柳普军感到失望的是,这些村民从彭阳县大山深处搬到新家园好几年了,虽然物质生活水平提升了,但是精神生活依然原地踏步。
“每天懒懒散散,怎能脱贫致富?”上任之初,柳普军就把工作重点,放在村部门前的小广场上。他发动村上的党员、文艺爱好者、健身爱好者每天一大早就来这里开展活动。起初一些村民只是笑着过来看看热闹,但随着每天早上律动的音乐在村部准时响起,越来越多的村民卸下了羞涩与偏见,也加入了不同的活动队伍。
“人越跳越有劲,就感觉生活也有了劲头。”在跳舞的人群里,移民王成两口子是最醒目的一对。王成告诉记者,自己在老家时就爱好文艺,如今大家一起唱秦腔,扭秧歌,跳广场舞,给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
短短几个月时间,滨河四村的人们起得早了、活动多了、精气神变了,整个村落都变得生动起来。
而此时,柳普军的“第二步棋”也开始了。
人人会编织,就是脱贫路
“把村民调动起来,还要帮助大家找到增收致富的路子才行。”在柳普军看来,帮助移民脱贫致富,是第一书记的第一责任。滨河家园四村的乡亲们大都是从彭阳县搬迁来的,柳普军发现,村里几乎人人都会用麻纤维编织各类工艺品。
这个在村民眼里不起眼的手艺活,却让柳普军看到了产业的商机和前景。然而,当他把在村里搞麻纤维编织致富的想法提出来时,乡亲们却觉得是“天方夜谭”。
“主要是担心乡亲们看不到效益、不愿意干,然后柳书记就召集我们几个人说能不能建个麻编微信群,试着把村民拉进来。”滨河家园四村妇女主任虎翠霞告诉记者,推广之初有村民在微信下面留言,质疑声不断。
越是难,越要迎难而上。柳普军发动村干部,将村部旁边的一栋闲置房屋进行了装修。经过大伙的努力,原本普普通通的砖瓦房,变成了一个古色古香的特色院落,正式成立了“月牙湖手工工坊”。
只要人勤快,做啥都赚钱
有了阵地以后,柳普军把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麻纤维传承人张璟老师聘请到了村里,免费教授乡亲们学习麻编,并且通过订单的形式把乡亲们编织出来的麻纤维工艺品销售出去。
8月2日上午记者来到工坊的时候,正赶上张璟老师在收购最新一批订单。“雷秀梅280元,李世雄350元……”被念到名字的村民们当场领到了这个月的零花钱。而桌子两旁,上至70多岁的老人、下至20出头的年轻媳妇,仍在不停歇地赶制着各种麻编手工艺品。
“以前我们这些妇女,闲着也没事干,大家就聊聊天,带带孩子。”滨河家园四村建档立卡户虎海燕告诉记者,如今村上无论是留守妇女还是老人,大家虽然还坐在屋檐下,但是手里有了活。“现在大家都觉得,只要勤快点,做点啥都能赚钱。”
短短一年多的时间,乡亲们已经在麻纤维编织中找到了增收致富的盼头。
今年,在广泛征求了乡亲们的意见建议后,柳普军又在村里的另一处空地建起了民俗展厅,计划把剪纸、刺绣等手工艺制作都集中到这里。他还带着村两委班子成员对月牙湖乡周边的黄河、大漠、胡杨林和红树莓基地进行了踏查,计划把村上特有的餐饮、麻编技艺、民俗文化与周边的景观和产业结合起来,发展乡村旅游吸引假日期间的城里人,为父老乡亲们带来更多的致富门路。